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8月, 2025的文章

1972年情境下的避險資產與投資策略:應對美元脫鉤、中國經濟泡沫與中美金融博弈

回到1972年的經濟環境,美元脫鉤黃金(歷史事實)、美元脫鉤美債並與穩定幣綁定(假設情境)、中國以4.5%低息貸款(相較美國5%)向新興市場提供資金、美國阻止美元流入中國、限制人民幣國際化、美國重估黃金價值、以及中國經濟泡沫破裂等複雜因素,以下將為一般人(普通投資者,資本有限,無機構級資源)提供在1972年情境下賺錢的具體策略。策略將聚焦於利用市場動盪、避險資產上漲與新興機會,同時考慮1972年的市場限制與假設情境的現代金融工具(如穩定幣)。分析將涵蓋市場動態、投資策略與風險管理,並以清晰結構呈現。 一、1972年情境與假設的市場動態 1. 1972年歷史背景 •  美元脫鉤黃金 :1971年8月尼克森宣布美元停止兌換黃金,1972年黃金價格從約35美元/盎司暴漲至約70美元,漲幅約100%。美元貶值,全球進入浮動匯率時代。 •  通脹與經濟環境 :美國因越戰與財政支出通脹上升(1972年CPI約3.3%),1973年石油危機加劇動盪。 •  資產表現 : •  黃金 :避險需求推高價格。 •  房地產 :香港等地因經濟繁榮暴漲,但1973年股災前泡沫風險高。 •  股市 :美國道瓊指數突破1000點,香港恆生指數因投機熱潮上漲。 •  原物料 :糧食危機推高小麥、玉米等價格。 •  地緣政治 :冷戰格局下,美國主導金融,但歐洲與日本尋求貨幣多元化。 2. 假設情境的影響 假設1972年發生以下情境: •  美元脫鉤美債並與穩定幣綁定 :美元失去美債支撐,轉與穩定幣(如假想USDC或美元CBDC)掛鉤,引發貨幣信心危機,美債收益率飆升(可能超5%)。 •  中國低息貸款(4.5% vs. 美國5%) :中國向新興市場(如非洲、拉美)提供低息貸款,推動人民幣國際化,削弱美元需求。 •  美國阻止美元流入中國與限制人民幣國際化 :美國通過資本管制、制裁或國際壓力(如IMF、SWIFT)限制美元流向中國並遏制人民幣全球使用。 •  美國重估黃金價值 :美國將8000噸黃金儲備從官方價格42.22美元/盎司調整至市場價(約70美元)或更高,推高全球黃金價格。 •  中國經濟泡沫破裂 :假設中國經濟類似2020年代,房地產、債務或股市...

美元穩定幣在全球金融競爭中的角色:量子場論視角與普通投資人的觀點

圖片
美元穩定幣(如 USDT、USDC、DAI)是一種與美元 1:1 掛鉤的加密貨幣,結合了區塊鏈技術的靈活性與法定貨幣的穩定性。隨著數位經濟的快速發展,美元穩定幣不僅是加密貨幣市場的核心資產,還在全球金融競爭中扮演關鍵角色,影響貨幣主權、跨境支付與金融霸權的博弈。本文從全球金融競爭的視角,結合量子場論(Quantum Field Theory, QFT)的概念性框架,分析美元穩定幣的動態行為,並探討普通投資人的看法與應用。最後,提供對穩定幣未來發展的預測與實用建議。 美元穩定幣的量子場論:解說 什麼是「場論」? 金融市場就像一個巨大的池塘,而穩定幣就是池塘裡的波浪。「場論」就是用來描述這個池塘裡波浪如何起伏變化的數學工具。 核心公式解讀:𝐿 = ½ (∂𝜙⁄∂𝑡)² − ½ ∇𝜙·∇𝜙 − 𝑉(𝜙) + 𝐿ᵢₙₜ 🔍  ∂𝜙⁄∂𝑜 → 價格波動 白話解釋 :這就是「價格變化的速度」 實際意義 :當 USDT 或 USDC 的價格從 1 美元變成 0.98 或 1.02 美元時,變化有多快 ∇𝜙 → 套利機會 白話解釋 :這是「不同地方的價格差異」 實際意義 :幣安上 USDT 賣 0.99 美元,而 Coinbase 上賣 1.01 美元 賺錢機會 :聰明的交易者會在便宜的地方買,貴的地方賣,賺取差價 𝑉(𝜙) → 錨定穩定性 白話解釋 :這是「回到正常價格的拉力」 實際意義 :穩定幣有一股「磁力」想要拉回 1 美元 生活比喻 :就像彈簧,拉得越遠,回彈力量越大 𝐿ᵢₙₜ → 外部監管與政策干擾 白話解釋 :這是「政府和監管機構的影響」 實際意義 :當美國 SEC 說要嚴管穩定幣,或中國禁止加密貨幣交易 影響結果 :這些「外力」會讓穩定幣的價格和流動性產生波動 關鍵概念簡化理解 美元場的穩定態:⟨𝜙⟩ ≈ 𝟙 意思 :在理想狀態下,穩定幣應該等於 1 美元 現實情況 :就像重力讓物體往下掉,市場機制會讓穩定幣價格回到 1 美元 美元霸權 :因為大家都習慣用美元計價,所以美元穩定幣最穩定 去錨定風險:𝜙 → 𝜙′ ≠ 𝟙 意思 :穩定幣突然不等於 1 美元了 危險性 :就像 2022 年 5 月的 Terra Luna 崩盤,UST 從 1 美元跌到接近 0 後果 :整個加密貨幣市場大地震,投資人損失慘重 監管干擾:𝐽(...

從低熵視角解析日本經濟:日圓貶值及經濟政策對日本經濟的影響與2025年後的復興機遇

圖片
本文從「低熵」觀點,結合斎藤ジン(Saito Jin)《世界秩序が変わるとき 新自由主義からのゲームチェンジ》(文春新書,2024年12月出版)的核心觀點,聚焦於 廣場協議(Plaza Accord, 1985年) 、 日圓貶值 、 經濟政策 、 異次元量化寬鬆(QQE)以及雷根新自由主義(Reaganite Neoliberalism)對日本經濟的影響,分析其在日本經濟泡沫破裂(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)及「失落的30年」(1990年代初至2020年代初)中的角色,並探討2025年後的趨勢。同時,融入山一證券破產 案例,以及蘋果(Apple)、戴爾(Dell)、華為(Huawei)、台積電(TSMC)、鴻海(Foxconn)崛起的低熵因素,作為對日本經濟政策的啟發。低熵指高效、有序、資源配置最佳化及創新驅動的系統;高熵則表示低效、停滯和資源浪費。 1.  廣場協議的背景與內容 •  背景 : •  1980年代初,雷根新自由主義推動金融自由化與全球化,美元在固定匯率崩潰後(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結束)大幅升值(1981-1985年美元指數上升約50%),導致美國出口競爭力下降,貿易赤字激增(對日本赤字1984年達460億美元)。 •  日本作為出口強國(汽車、電子產品),受益於強勢美元與弱勢日圓(1985年初1美元兌240日元),但引發美國保護主義壓力(如1984年美國對日本汽車設配額)。 •  內容 : •  五國同意通過外匯市場干預,使美元貶值,日圓和德國馬克升值。 •  結果:1985-1987年,日圓快速升值(從1美元兌240日元升至120日元,升值約50%)。 •  雷根新自由主義的角色 : •  廣場協議反映雷根新自由主義的全球化邏輯,通過市場化貨幣調整促進貿易平衡,但未充分考慮對日本經濟的長期衝擊。 2.  泡沫破裂期間(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) •  廣場協議的直接影響 : •  日圓升值 :日圓升值削弱日本出口競爭力(例如汽車出口1986-1988年成長放緩至2%),企業利潤下降。 •  低利率政策 :為抵消出口壓力,日本銀行(BOJ)採取低利率政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