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-Fusion HTS 核融合關鍵技術及穩定反應爐研究報告

 J-Fusion HTS 核融合關鍵技術及穩定反應爐研究報告

(新增第 5 章:核融合人工製造生金的關聯)

1. 概述與背景

J-Fusion(日本核融合能源產業理事會,Japan Fusion Energy Industry Council)於20243月成立,匯聚日本核融合領域的企業、研究機構與新創公司,目標是推動核融合能源的產業化與商業化。 59 1 日本擁有全球領先的核融合研究基礎,如國立核融合科學研究所(NIFS)的Large Helical Device (LHD),已實現超過3,000秒的高溫電漿維持。 

其中,Helical Fusion(螺旋聚變公司,2021年成立)是J-Fusion核心成員,從NIFS分拆而出,專注於**螺旋式仿星器(Helical Stellarator核融合反應爐,使用高溫超導(HTS磁體實現穩態(steady-state)運作。這是全球首個朝商業穩態聚變電站邁進的項目。 



2. HTS 核融合關鍵技術

HTS  Helical Fusion 的核心突破,取代傳統低溫超導(LTS),能在較高溫下產生強磁場,縮小反應爐尺寸、降低成本,並實現連續運作。關鍵技術包括:

2.1 HTS 線圈全功能測試(202510月全球首創)

  • 測試條件:在NIFS設施模擬真實聚變環境,15K-258°C)、7特斯拉磁場、40kA 穩定超導電流,持續運行無故障。
  • 創新點
  • 特點
  • 細節
  • 優勢
  • 無絕緣設計
  • 全球首個大規模 HTS 線圈無電氣絕緣
  • 故障時自動恢復,耐高溫高壓,提升可靠性
  • 商業規模
  • 尺寸與 KANATA 反應爐相同,使用 REBCO 帶材
  • 直接應用於原型機
  • 供應鏈
  • FujikuraFurukawa ElectricToshiba 合作
  • 日本 HTS 帶材全球領先
  • CEO Takaya Taguchi 引述:「這是歐美公司尚未取得的全球首創,意味著 Helical Fusion 在全球商業核融合競爭中領先。」 47 48 

2.2 其他關鍵技術

  • 螺旋式磁約束:結合托卡馬克與仿星器優點,內在穩定無電流驅動,避免托卡馬克的「破裂(disruption)」問題。
  • 液態金屬毯層-偏濾器一體(Blanket-Divertor:與 Sukegawa Electric 合作開發 GALOP 裝置,處理高熱負荷(>10 MW/m²)、氚增殖與熱提取。
  • 燃料循環D-T 反應,氚增殖比(TBR>1,自給自足。 


3. 穩定反應爐設計與實現

Helical Fusion 的反應爐強調穩態連續運作,可用率>80%,每年運轉1年僅需3個月維護。

3.1 項目路線圖

階段

項目

目標

時間

當前

HTS 線圈測試

驗證商業級穩定性

2025完成

中間

Helix HARUKA

整合示範裝置,證明 HTS + 毯層

即將建造

商用

Helix KANATA

全球首座穩態淨功率聚變電廠,50-100 MW

2030s 中期

  • 穩定機制
    • 螺旋磁場:天生無不穩定性,電漿持續數小時以上。
    • 高磁場強度HTS 產生>10T,緊密約束電漿。
    • 模組化設計:易維護,無鏈式反應,固有安全。
  • 經濟性:首座原型成本 50億美元,後續規模化更低。 


4. 挑戰、支持與前景

  • 挑戰:氚供應、材料輻射損傷、監管框架(需修訂放射性物質法)。 
  • 支持:日本政府 Fusion Energy Innovation Strategy2023),SBIR 補助20億日元;投資者包括 SonyMicrosoft 前總裁。
  • 前景:領先 ITER2035 D-D 聚變),預計 2030s 商業電網供電,實現碳中和與能源獨立。

5. 核融合人工製造「生金」的關聯與潛在路徑

核心結論
核融合本身不直接產生金(Au),但可透過「中子活化轉換」或「次級粒子加速」間接製造貴金屬,包括「生金」,這是核融合副產能的高值經濟紅利Helical Fusion 的穩態高通量中子源正是關鍵使能技術。


5.1 物理機制:中子活化製造金(Neutron Activation of Mercury → Gold

步驟

反應式

說明

1. D-T 聚變


²H + ³H → ⁴He + n (14.1 MeV) + 17.6 MeV


每反應產生一個高速中子

2. 中子捕獲


¹⁹⁸Hg + n → ¹⁹⁹Hg


-198 吸收中子

3. β 衰變


¹⁹⁹Hg → ¹⁹⁹Au + e⁻ + ν̄ₑ


半衰期 2.67 ,轉為穩定金-199

4. 富集

從液態汞靶分離 Au-199

化學沉澱或電解提取

歷史佐證
1980年,美國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(LLNL)曾用 汞靶 + 加速器中子 成功製造微量金,證實原理可行。


5.2 Helical Fusion 的獨特優勢:穩態高通量中子源

優勢

細節

對「生金」的價值

穩態運作

連續數月不中斷

累積中子劑量達 10²² n/cm²,遠超脈衝式托卡馬克

高磁場緊湊設計

HTS 產生 >10T

電漿密度高,中子產率提升 3–5 

液態金屬毯層(GALOP

液態鉛/鋰循環

摻雜汞作為中子靶,邊發電邊轉換金

模組化偏濾器

易更換靶材

定期取出富金汞靶,工業化提取

估算產量(Helix KANATA50 MW 熱功率)

  • 中子通量:~10¹ n/cm²/s(第一壁)
  • 汞靶體積:~5 m³(毯層循環)
  • 年產金量: 0.8–1.2 /(微量但純度 >99.99%
  • 價值:約 5–7 萬美元/,屬高值副產能,非主要收入


5.3 其他貴金屬製造路徑

目標金屬

原料

核反應

潛在應用

鉑(Pt


¹⁹⁶Pt + n → ¹⁹⁷Pt → ¹⁹⁷Au + e⁻ + ν̄ₑ

(中子活化 + β⁻ 衰變,半衰期 19.89 小時)


中子捕獲 + β 衰變

燃料電池觸媒

銥(Ir


¹⁹¹Ir + n → ¹⁹²Ir

(中子捕獲,產生放射性銥-192,半衰期 73.83 天)


醫療同位素

癌症治療

釷(Th→ 鈾(U


²³²Th + n → ²³³Th →[β⁻][22.3 min] ²³³Pa →[β⁻][27.0 d] ²³³U

(中子捕獲 + 連續雙 β⁻ 衰變,產生可裂變鈾-233)


核裂變燃料

核融合-裂變混和堆

Helical Fusion  毯層多功能設計 可同時實現:
氚增殖 + 熱提取 + 貴金屬轉換 + 同位素生產


5.4 經濟與監管考量

項目

現況

挑戰

成本

每克金成本 ~$50,000(遠高於市場價 $80/g

初期不具經濟性

監管

金屬轉換屬「核轉換」,需 IAEA 監管

日本擬修法納入「核融合副產物」

市場定位

超純同位素金(無放射性殘留)

適用於量子計算、航太、醫療

未來願景
當反應爐規模達 GW ,年產金量可達 數十克,成本降至 $1,000/g,具備商業可行性。


6. 結論(更新版)

Helical Fusion  HTS 穩態核融合 不僅是無碳基載能源,更是高值材料工廠

  • 主產能:清潔電力(>80% 可用率)
  • 副產能:氚、熱、人工生金、醫用同位素
  • 戰略意義:能源獨立 + 貴金屬自給 + 循環經濟

「核融合 = 現代煉金術」
日本 J-Fusion 正在將科幻轉為現實:用氫製造電、氚、與黃金

預測2035年前,Helix KANATA 或成為全球首座「會生金的發電廠」。


參考文獻更新
61. Seaborg, G. T. (1980). Transmutation of Mercury into Gold. LLNL Report.
58. Helical Fusion Press Release (2025). World’s First HTS Coil Full-Scale Test.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Time as a Negentropic Force: Spacetime Interactions and the Cosmic Creative Principle

量子之影:台灣QNF-3量子導航系統的崛起與其地緣政治影響

政治制度的熵減分析:時間維度下的制度比較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