量子糾纏態與 Deutsch-Josza 演算法
解析量子糾纏態的計算過程
Deutsch-Josza 函數 是量子計算中一個經典的算法,用來展示量子計算相較於經典計算在某些問題上的優勢。
問題描述
我們有一個函數 f,它接收 n 個位元作為輸入,輸出 0 或 1。這個函數不是隨意的,它要嘛是一個 常數函數 (對所有輸入都輸出相同的值),要嘛是一個 平衡函數 (對一半的輸入輸出 0,對另一半輸出 1),實現了對布爾函數性質的快速判斷。
後面我們再解析這個量子電路,並提供更直觀的解釋。
首先用下面的實例說明、量子計算機為何如此強大。
將質數3、5、7、11及529轉換成二進位數
3 (十進位) = 11 (二進位)
5 (十進位) = 101 (二進位)
7 (十進位) = 111 (二進位)
11 (十進位) = 1011 (二進位)
529 (十進位) = 1000010001 (二進位)
我們要對量子態 |ψ> = (|0011>+|0101>+|0111>+|1011>) 進行歸一化。確保測量到所有可能狀態的概率之和為1,符合量子力學的概率解釋。這意味著,我們要找到一個常數 N,使得狀態 |ψ'> = N|ψ> 滿足歸一化條件:<ψ'|ψ'> = 1。
計算模平方和: 由於每個基底態的係數都是 1,因此模平方和就是基底態的個數:
P = |1|^2 + |1|^2 + |1|^2 + |1|^2 = 4
計算歸一化因子: 歸一化因子 N 為:
N = 1 / √P = 1 / √4 = 1/2
乘以歸一化因子: 將每個係數都乘以 N,得到歸一化的量子態:
設
| φ 1 ⟩ = (1/2)(|0011 ⟩ +|0101 ⟩ +|0111 ⟩ +|1011 ⟩)
質數檢查與投影算符
觀察529(10111111001) 是否為質數、
設| φ 2 ⟩ =|10111111001 ⟩
| φ 2 ⟩/| φ 1 ⟩
要求計算 | φ 2 ⟩/| φ 1 ⟩,這實際上是將狀態 | φ 1 ⟩作為一個投影算符,作用在狀態 | φ 2 ⟩上
| φ 1 ⟩作為投影算符:
投影算符的作用是將一個狀態投影到由 | φ 1 ⟩所張成的子空間中。
投影操作:
將投影算符作用於 | φ 2 ⟩。
計算內積,保留與 | φ 1 ⟩有重疊部分的成分。
1. 定義量子態
首先,我們有:
| φ 1⟩ 的表示為:
| φ 1⟩ =(1/2)(|0011 ⟩ +|0101 ⟩ +|0111 ⟩ +|1011 ⟩)
這是四個比特的疊加態,這裡的系數 1 /2保證態的歸一化。
| φ 2⟩的表示為:
| φ 2⟩ =|10111111001 ⟩
這是一個11比特的態,其中前四個比特是 |1011 ⟩。
2. 關於量子態的「除法」概念
在量子力學中,通常並沒有「除法」這種運算,因此我們需要對這個運算進行適當的解釋。在這裡,可以將 | φ 2⟩/| φ 1⟩理解為從| φ 2⟩的比特中,找到與 | φ 1⟩中某些態匹配的部分,並返回這些匹配的結果。
3. 計算過程
檢查 | φ 1⟩的可能態:
| φ 1⟩是一個疊加態,包含以下四個比特組合:
|0011 ⟩,|0101 ⟩,|0111 ⟩,|1011 ⟩
檢查 | φ 2⟩的前四個比特:
| φ 2⟩是一個11比特的態,前四個比特為:
| φ 2 ⟩前四比特=|1011 ⟩
匹配 | φ 2 ⟩與 | φ 1 ⟩:
| φ 2⟩ 的前四個比特 |1011⟩ 正好在 | φ 1⟩ 的四個疊加態之中(|1011⟩ 是其中一個態)。這意味著 | φ 2⟩ 與 | φ 1⟩ 中的態 |1011⟩ 匹配。
4. 結果
由於 | φ 2⟩ 的前四個比特 |1011⟩ 正好匹配 | φ 1⟩ 中的第四個疊加態,|φ 2⟩/| φ 1⟩ 的結果為這個匹配的態 |1011⟩。
因此,|φ2⟩/|φ1⟩=|1011⟩
質數的定義是:大於 1 的自然數中,除了 1 和它本身之外,不能被其他自然數整除的數。
529 可以被 23 (二進位 10111)整除,也就是說,除了 1 和 529 本身,它還有其他的因數 23。因此,根據質數的定義,529 不是一個質數。
我們用這個方法來驗證看看 529 前後的一些質數:
比 529 小的幾個質數:
523:這是離 529 最近的一個較小的質數。
比 529 大的幾個質數:
541:這是離 529 最近的一個較大的質數。
在這裡,我們有量子態 | φ 1⟩、| φ 2⟩ 和 |φ 3⟩,並且希望求 | φ 2⟩/| φ 1⟩ 和 | φ 3⟩/| φ 1⟩ 的結果。
| φ 2⟩:
|φ 2⟩=|1000001001⟩
這是一個10比特的態,其中前四個比特是 |1000⟩。
| φ 3⟩:
| φ 3⟩=|1000011001⟩
這同樣是一個10比特的態,前四個比特是 |1000⟩,後面的比特與 | φ 2⟩ 的部分略有不同。
2. 如何計算 | φ 2⟩/| φ 1⟩ 和 | φ 3⟩/|φ 1⟩
在這裡,「除法」可以理解為從 ∣| φ 2⟩ 或 | φ 3⟩ 的前四個比特中找到與 ∣l1⟩ 中的量子態相匹配的部分。具體步驟如下:
步驟1:檢查 | φ 1⟩ 的可能態,這四個態分別是:
|0011⟩,|0101⟩,|0111⟩,|1011⟩
步驟2:檢查 | φ 2⟩ 和 | φ 3⟩ 的前四個比特,看看它們是否匹配 | φ 1⟩ 中的某個態。
3. 計算 | φ 2⟩/|φ 1⟩
| φ 2⟩=|1000001001⟩,我們只關注它的前四個比特:
| φ 2⟩前四比特=|1000⟩
這個態 |1000⟩ 不在 | φ 1⟩ 的可能態 {|0011⟩,|0101⟩,|0111⟩,|1011⟩} 之內。因此,| φ 2⟩/| φ 1⟩ 的結果是無匹配態。也就是說,| φ 2⟩/| φ 1⟩ 的結果為零或空態,因為沒有一個 | φ 1⟩ 的態能與 | φ 2⟩ 的前四個比特匹配。
4. 計算 | φ 3⟩/| φ 1⟩
| φ 3⟩=|1000011001⟩,同樣,我們只看它的前四個比特:
| φ 3⟩前四比特=|1000⟩
與 | φ 2⟩ 的情況相同,| φ 3⟩ 的前四個比特是 |1000⟩,這個態也不在 ∣l1⟩ 的可能態 {|0011⟩,|0101⟩,|0111⟩,|1011⟩} 之內。因此,| φ 3⟩/| φ 1⟩ 也是無匹配態,即結果為零或空態。
| φ 2⟩/| φ 1⟩ 通過將 | φ 1 ⟩作為投影算符作用於 | φ 2 ⟩,我們發現 | φ 2 ⟩在 | φ 1 ⟩所張成的子空間上的投影為零。這意味著,| φ 2 ⟩與 | φ 1 ⟩是正交的,也就是說,它們之間沒有重疊的部分。
| φ 3⟩/| φ 1⟩的結果也是無匹配態(零或空態),因為 | φ 3⟩的前四個比特 |1000 ⟩同樣不在 | φ 1⟩ 的可能態中。這個計算結果告訴我們,狀態 | φ 3 ⟩與狀態 | φ 1 ⟩是完全不相關的。
量子計算之所以能實現指數加速,主要歸功於量子並行性和量子干涉。量子並行性允許量子計算機同時處理多個狀態,而量子干涉則通過相消干涉或相加干涉來放大或減小某些概率幅,從而實現高效的計算。
理論上、如果實現18個比特糾纏的量子電腦(例如6個光子、每一個光子可對應到3個狀態)、則一次計算就能同時對應到2^18的數(262,144個可能狀態)。
我們再來解析下面這個式子:
H |0⟩ ⊗ H |1⟩
拆解與分析:
* 量子閘與量子態:
* H:Hadamard門,作用於一個量子位元,將其從|0⟩轉換到疊加態(1/√2)(|0⟩+|1⟩)。
* |0⟩、|1⟩:分別表示量子位元的0態和1態。
* ⊗:表示張量積,用於將多個量子位元的狀態組合起來。
* 式子左側的計算:
* H |0⟩:將Hadamard門作用於第一個量子位元,得到(1/√2)(|0⟩+|1⟩)。
* H |1⟩:將Hadamard門作用於第二個量子位元,得到(1/√2)(|0⟩-|1⟩)。
* 將兩個結果相乘(張量積),得到:
(1/√2)(|0⟩+|1⟩) ⊗ (1/√2)(|0⟩-|1⟩)
= (1/2)(|00⟩ - |01⟩ + |10⟩ - |11⟩)
* 引入函數f(x):
* 根據題目給出的資訊,引入函數f(x)。當f(x)=0時,對應某種操作;當f(x)=1時,對應另一種操作。
* 這裡的x指的是量子位元的狀態,可以是0或1。
* 根據f(x)的值,對得到的狀態進行相應的處理。
* 根據f(x)的值分情況討論:
* 當f(0)=0時:
* 根據題目給出的公式,對應的操作是對|01⟩項乘以-1。
* 因此,狀態變為:(1/2)(|00⟩ + |01⟩ + |10⟩ - |11⟩)。
* 當f(0)=1時:
* 根據題目給出的公式,對應的操作是對|01⟩項乘以1。
* 因此,狀態變為:(1/2)(|00⟩ - |01⟩ + |10⟩ + |11⟩)。
* 當f(1)=0時:
* 根據題目給出的公式,對應的操作是對|10⟩項乘以-1。
* 因此,狀態變為:(1/2)(|00⟩ - |01⟩ - |10⟩ + |11⟩)。
* 當f(1)=1時:
* 根據題目給出的公式,對應的操作是對|10⟩項乘以1。
* 因此,狀態變為:(1/2)(|00⟩ - |01⟩ + |10⟩ + |11⟩)。
通過對Hadamard門的作用和函數f(x)的引入,我們得到了不同的量子態。這些量子態包含了關於函數f(x)的信息。
我們來為您詳細解析這個量子電路,並提供更直觀的解釋。
量子電路的組成與作用
這個量子電路主要包含以下幾個部分:
* Hadamard門 (H門): 將量子位元從基態轉換為疊加態,用於產生疊加。
* 未知量子門U: 代表一個未知的量子運算,其具體作用取決於函數f(x)的值。
* 測量: 對量子位元進行測量,以獲取計算結果。
電路運作過程
* 初始化: 將兩個量子位元初始化為|0⟩⊗|1⟩。
* Hadamard門: 對兩個量子位元分別作用Hadamard門:
* H|0⟩ = (1/√2)(|0⟩ + |1⟩)
* H|1⟩ = (1/√2)(|0⟩ - |1⟩)
* 因此,系統的狀態變為:
(1/2)(|00⟩ - |01⟩ + |10⟩ - |11⟩)
* 未知量子門U:
* U門的作用取決於函數f(x)的值。
* 如果f(0) = 0且f(1) = 0,則U門對系統沒有影響。
* 如果f(0) = 1且f(1) = 0,則U門會將|01⟩狀態翻轉為-|01⟩。
* 如果f(0) = 0且f(1) = 1,則U門會將|10⟩狀態翻轉為-|10⟩。
* 如果f(0) = 1且f(1) = 1,則U門會將|01⟩和|10⟩狀態都翻轉。
* 測量: 對第一個量子位元進行測量。
* 如果測量結果為0,則可以推斷f(0) = f(1)。
* 如果測量結果為1,則可以推斷f(0) ≠ f(1)。
為什麼能判斷f(0)和f(1)是否相等?
* 控制-Z門的隱含作用: U門可以看作是一個受控-Z門,其中第一個量子位元作為控制位元,第二個量子位元作為目標位元。當控制位元為|1⟩且f(x)=1時,目標位元會翻轉。
* 疊加態的干涉: 由於Hadamard門的作用,兩個量子位元都處於疊加態。當U門作用後,不同疊加分量之間會產生干涉。這種干涉會導致測量結果與f(x)的值相關聯。
* 測量結果的含義: 通過測量第一個量子位元,我們可以獲取關於f(x)的信息。如果f(0)和f(1)不同,那麼測量結果將是隨機的;如果f(0)和f(1)相同,那麼測量結果將是確定的。
這個電路有什麼意義?
這個量子電路實現了Deutsch-Jozsa算法,它用於判斷一個布爾函數是否常數。相較於經典計算機,量子計算機可以通過一次測量就得到答案,而經典計算機可能需要多次查詢函數才能得出結論。
Deutsch-Jozsa 演算法的詳細計算過程
* 初始化:
* 準備 n 個量子位元,初始化為 |0⟩⊗n。
* 準備一個量子位元,初始化為 |1⟩。
* Hadamard 變換:
* 對所有 n+1 個量子位元都施加 Hadamard 門。
* 作用 Oracle:
* 將量子狀態輸入到一個黑盒子 Oracle 中。這個 Oracle 代表待測的函數 f(x)。
* 再次 Hadamard 變換:
* 對前 n 個量子位元再次施加 Hadamard 門。
* 測量:
* 測量前 n 個量子位元。
計算過程
為了更清楚地說明,我們以 n=2 為例。
初始狀態:
|ψ⟩ = |001⟩
第一次 Hadamard 變換後:
|ψ⟩ = (H⊗H⊗H)|001⟩ = 1/2(|00⟩+|01⟩+|10⟩+|11⟩)(|0⟩-|1⟩)
作用 Oracle 後:
|ψ⟩ = 1/2(|00⟩+(-1)^f(00)|01⟩+|10⟩+(-1)^f(10)|11⟩)(|0⟩-|1⟩)
第二次 Hadamard 變換後:
|ψ⟩ = 1/4 (|00⟩+|01⟩+|10⟩+|11⟩)(-1)^f(00)
+ (|00⟩-|01⟩+|10⟩-|11⟩)(-1)^f(10)
+ (|00⟩+|01⟩-|10⟩-|11⟩)(-1)^f(01)
+ (|00⟩-|01⟩-|10⟩+|11⟩)(-1)^f(11)
測量:
* 如果 f(x) 是常數函數:
* 所有項的係數都會相消或相加,使得測量結果一定是 |00⟩ 或 |11⟩。
* 如果 f(x) 是平衡函數:
* 測量結果一定不是 |00⟩ 或 |11⟩。
結果分析
如果測量結果全為 0: 函數 f 是常數函數。
如果測量結果不全為 0: 函數 f 是平衡函數。
通過一次量子測量,我們就能確定函數 f(x) 是常數函數還是平衡函數。這比經典計算機需要指數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要高效得多。
想像你在一個房間裡,房間有一扇門,門的後面有一個神秘的機器。這個機器是一個黑盒子(Oracle),它接收一個按鈕輸入,並輸出燈光。燈光要麼是一直亮著的(常數函數),要麼是有時亮有時不亮(平衡函數)。
你的目標是要弄清楚這個機器到底是「常數函數」還是「平衡函數」,換句話說,你想知道燈光是一直亮著還是半亮半暗。
經典的方式
如果你是用傳統方法來判斷這個機器,你可能會按幾次按鈕來觀察燈光的變化,最壞的情況下,你得按遍所有可能的按鈕,才能確定燈光是否一直亮著還是時亮時暗。
量子的方式
現在換成量子計算,情況變得不一樣。這次你可以用一個特殊的按鈕——量子按鈕。量子按鈕的特點是,它可以同時「按下所有按鈕」,這是量子疊加的效果。
當你按下這個量子按鈕時,機器會處理所有的按鈕輸入,而不是像經典方式那樣一次只能按一個。機器會根據它的性質(常數或平衡)來改變結果,但因為是量子按鈕,所以這些變化之間會產生「干涉效應」,就像波浪相遇時的相加或相消。
接著,你只需要「觀察一次」這個干涉效應,來判斷機器是常數還是平衡函數。換句話說,這個特殊的量子按鈕幫你一次性做完所有的按鈕測試。
用傳統方法,你得按很多次按鈕才能確定機器的性質;但在量子世界裡,你只需要按一次量子按鈕,利用量子疊加和干涉效應,就可以一次性知道答案。這就是Deutsch-Josza演算法展示的量子計算的強大之處。
總結
Deutsch-Josza 演算法是量子計算展示指數加速能力的一個範例,通過疊加和干涉來快速判斷布爾函數的性質。而在量子態運算中,歸一化和投影算符的使用是常見的操作,這些工具在量子計算中的作用至關重要,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量子疊加態的性質。
補充:
量子計算模擬器
定義: 量子計算模擬器是一種在經典電腦上運行的軟體,用來模擬量子系統的行為。它通過數學模型來模擬量子位元、量子門和量子電路。
功能:
學習和研究: 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,讓研究人員和開發者學習量子計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。
演算法開發: 可以在模擬器上開發和測試量子演算法,驗證其正確性。
硬體設計: 可以用來模擬量子硬體的行為,幫助設計更優良的量子計算機。
限制:
經典計算資源限制: 模擬量子系統的計算量非常大,隨著量子位元數量的增加,經典電腦的計算能力會迅速下降。
無法完全模擬: 對於大規模的量子系統,經典電腦無法精確地模擬其所有行為。
量子計算機
定義: 量子計算機是一種利用量子力學原理進行計算的物理裝置。它利用量子位元來儲存信息,並通過量子門來進行操作。
功能:
解決特定問題: 量子計算機在某些特定問題上具有超越經典計算機的優勢,例如大數分解、材料科學模擬等。
探索新物理: 量子計算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量子力學,探索新的物理現象。
限制:
技術難度高: 量子計算機的研發需要克服許多技術挑戰,例如量子位元的相干性保持、量子噪聲的抑制等。
成本高昂: 量子計算機的製造和運營成本非常高。
量子電腦與狀態記憶的關係
量子電腦的運作核心在於量子位元(qubit),相較於傳統電腦的位元,量子位元可以同時處於0和1的疊加態,以及多個量子位元之間的糾纏態。這種獨特的性質讓量子電腦在處理某些特定問題時,能展現出遠超傳統電腦的計算能力。
量子狀態記憶的重要性
* 維持疊加態與糾纏態: 量子計算的優勢來自於量子位元的疊加態與糾纏態。然而,這些量子狀態極易受到環境的干擾,導致量子資訊的損失。因此,量子狀態記憶對於維持這些脆弱的量子狀態至關重要。
* 量子演算法的執行: 量子演算法的執行需要將量子資訊儲存起來,以便進行後續的量子操作。量子狀態記憶提供了一個可靠的儲存空間,讓量子計算得以順利進行。
* 量子通訊: 在量子通訊中,量子資訊需要在不同的量子裝置之間傳輸。量子狀態記憶可以作為中繼站,將量子資訊暫時儲存起來,以便進行遠距離傳輸。
量子狀態記憶的挑戰
* 量子退相干: 量子系統與環境的交互作用會導致量子狀態的退相干,使量子資訊逐漸喪失。
* 量子糾錯: 量子錯誤修正技術是為了對抗量子退相干,但這是一個複雜且具有挑戰性的課題。
* 量子記憶體的容量與速度: 目前量子記憶體的容量和存取速度遠不及傳統記憶體。
量子狀態記憶的應用
* 量子計算: 量子狀態記憶是量子電腦的基礎組件,為量子演算法的執行提供支持。
* 量子通訊: 量子狀態記憶可以作為量子中繼器,實現遠距離的量子通訊。
* 量子模擬: 量子電腦可以模擬量子系統,量子狀態記憶可以儲存模擬過程中產生的量子狀態。
量子狀態記憶是量子計算的核心技術之一。它不僅關係到量子計算的性能,還影響著量子通訊和量子模擬等量子技術的發展。隨著量子科技的進步,量子狀態記憶的性能將不斷提升,為量子計算帶來更廣闊的應用前景。
簡而言之,量子計算模擬器是我們了解和探索量子計算的一個重要工具,而量子計算機則是實現量子計算的最終目標。
留言
張貼留言